胁痛
责任组编(中华艺术天地 本草中医养生网) 易医学者董方红
胁痛
笔者认为; 胁肋为肝之分野,恼怒气逆和忧郁气结,均能引起胀满作痛,故临床上多属于肝气发病。痛时或偏一侧,或有休止,经久则隐隐不辍,劳累则更剧,并能影响胸背、少腹,脉象细弦或弦滑。治宜疏肝理气,用柴胡疏肝散;气郁化火者,兼见口干及痛处热感,用清肝汤加黄芩;肝血不足者,兼见耳目眩眩,心怯惊恐,用四物汤加柴胡、青皮。针灸治疗,取肝俞、胆俞、日月、期门、章门、支沟、阳陵泉等穴。凡肝气胁痛,初时在气,久则入络,当加丹参、红生和血。如犯胃克脾,出现腹胀,食呆,嗳气,矢气,大便不调,当加厚朴、豆蔻、大腹皮等。也有肝脾两虚的,用逍遥散调养。虚甚者,胁下一点痛不止,《医学入门》称为“干胁痛”,用八物汤加木香、青皮、肉桂,有热者去肉桂加山栀、黄连。
胁痛如刺,痛处不移,按之更剧,脉象弦涩或沉涩,多由跌仆殴斗损伤,瘀积胁下,痛处皮肤有青紫伤痕,宜逐瘀为主,用复元活血汤,方内紫胡系引经药,不以疏肝为目的。或用加味三七散,三七为伤科要药,亦可一味研粉吞服。
外感证传变中出现胁痛,兼见寒热往来、口苦、咽干、目眩等,为伤寒少阳证,用小柴胡汤。一般感冒亦能伴见胸胁隐痛,当考虑有无其他原因,并注意变化。
痰饮内停,胁痛牵及缺盆,咳嗽更剧,属于“留饮”,用葶苈大枣泻肺汤酌加枳壳、香附、青陈皮等。
附:近来流行的“肝炎”,一般亦以胁痛为主诉,治疗多取和肝、疏肝,用白芍、丹参、柴胡、青皮、郁金、枳壳、金铃子等,内部有热感者,加大小蓟;胀气者,加香附;湿重者加苍术;恶心食减者,加神曲;疲乏或消瘦者,加黄芪或阿胶。一般的说,此证治不能离开理气,但必须顾肝阴,在治肝的同时也必须顾及脾胃。正因为此,饮食不节则伤胃,劳倦过度则伤脾,忧思不解则伤肝,应当注意饮食、休养,尤其不可忧郁悲观。
当期门穴处隐痛微肿,继而右胁部胀满作痛,侧卧惊惕,二便艰难,须防“肝痈”。多因愤郁气逆形成,先用复元通气散,继用柴胡清肝汤,化脓后难治。
柴胡疏肝散
柴胡 白芍 香附 川芎 枳壳 陈皮 甘草
清肝汤
白芍 当归 川芎 丹皮 山栀 柴胡
四物汤
生地 当归 白芍 川芎
逍遥散
当归 白芍 柴胡 白术 茯芩 甘草 薄荷 姜
八物汤
人参 白术 茯芩 甘草 熟地 白芍 川芎 当归
复元活血汤
当归 红花 桃仁 大黄 穿山甲 花粉 柴胡 甘草
加味三七散
三七 香附 乳香 没药 甘草
小柴胡汤
柴胡 黄芩 人参 半夏 甘草 姜 枣
葶苈大枣泻肺汤
葶 苈枣
复元勇气散
青皮 陈皮 瓜蒌仁 穿山甲 银花连翘 甘草
柴胡清肝汤
柴胡 生地 当归 赤芍 川芎 防风 连翘 牛蒡黄芩 山栀 天花粉 甘草
道徳经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本网信息仅供参考研究之用,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如您想使用本网所登方剂,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如有什么问题需要帮助和建议,请与我联系。 易医作者董方红 地址; 广东省化州市河东橘城东路三横巷7号门牌董府庄园1号邮箱.邮编:525100 电子邮箱是 fazho@vip.163.com 电话; 0668-7368290 手机; 18929775290 139220526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