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图版
» 您尚未
登录
注册
|
搜索
|
社区服务
|
帮助
社区服务
中华艺术天地
»
奇难杂症中医论治
»
某些中药服用不当中毒与解救方法:
食物养生是健康根源
交 易
投 票
本页主题:
某些中药服用不当中毒与解救方法: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董方红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28
发帖:
10767
威望:
10824 点
金钱:
108230 RMB
贡献值:
0 点
在线时间:26054(小时)
注册时间:2007-03-18
最后登录:2019-06-04
某些中药服用不当中毒与解救方法:
某些中药服用不当中毒与解救方法:
责任组编(中华艺术天地网)董方红
药物与药物之间,由于气味不同,而作用亦不同,如寒药能治热症.热药能治寒症,但同一热药,有肺热,胃热等不同,同一寒症,有脾寒,腎寒等差别;清肺热的药物,不一定能清胃热,温脾寒的药物,也不一定能温腎寒,这就说明,药物在人体发挥作用,各有它主要的适应范围,须要更进一步归纳运用,因此古人早就为我们创造了归经体系。
所为归经,就是把药物的作用与五臟,六腑,十二经脈的关系密切地结合起來,以说明某药对某些藏腑,经脈的病变起着主要作用,
某些中药服用不当中毒与解救方法:
马钱子
【别名】番木鳖:乌鸦眼、苦实、马前、牛银等。
【功效】
通络止痛,消肿散结。
【不良反应机制】
马钱子中主要含番木鳖碱(士的宁)和马钱子碱,两者均有大毒。
超量易中毒。中毒后主要作用于神经系统。番木鳖碱能阻止胆碱酯酶对乙酰胆碱的破坏,其兴奋作用可能是大量保存组织内的乙酰胆碱所致。中毒量的番木鳖碱能使大脑皮层发生超限抑制,引起脊髓反射性兴奋的显著亢进和特殊的强直性痉挛,常因呼吸肌强直性收缩而窒息死亡。
【不良反应】
主要为毒性反应,临床表现为:头昏、头晕、胸闷、恶心、呕吐、全身瘙痒、疼痛、灼热、腹痛、烦躁不安、心搏缓慢、血压上升、呼吸增强、嚼肌及颈部肌肉抽筋感、咽下困难、呼吸加快、瞳孔缩小、全身发紧,然后伸肌与屈肌同时作极度收缩,继而出现士的宁的典型症状,从阵挛性到强直性呈角弓反张姿势,惊厥症状可有10多分钟到数小时,持续可过几秒到数分钟,任何刺激都可使惊厥再次发作,惊厥后肌肉松弛。严重中毒时延髓发生麻痹,心肌及呼吸肌均被抑制,可因呼吸麻痹、窒息或心力衰竭或心室纤颤而死亡。
【治疗与解救】
1:立即将病人安置在黑暗安静的环境中,避免外界刺激引起反射性惊厥发作。尽快用中枢抑制药以制止惊厥,如苯巴比妥钠0.1~0.3g或安定10~20mg,静注,或用10%水合氯醛30ml灌肠,呼吸抑制时暂停注射。
2:惊厥控制后,用1:2000高锰酸钾液洗胃,洗胃后灌人20%药用炭混悬液30ml或通用解毒剂15~20g或适量蛋清。
3:静脉注射葡萄糖盐水等或放血后再输血,促进有毒物质排出。
4:中药疗法:
1:甘草120g,煎汤即服,每4小时1次,连服4剂。
2:轻度痉挛时,用肉桂9g煎汤,内服。
3:惊厥时,用蜈蚣3条,全虫6g,研末,一次冲服。或用僵蚕9g,天麻12g,全虫9g,钩藤9g,天南星9g,甘草12g,水煎2次,合在一起。每6小时1次,2次服完。或用蜈蚣3条,全虫6g,甘草12g,用上法服用。
4:蝉蜕30g,天南星6g,天麻6g,全虫、僵蚕各7个,水煎服。
5:朱砂1.5g,用黄酒先冲服。
6:黄芩60g,水煎服。
芦荟的副作用-芦荟中毒解救
【别名】
象胆、卢会、油葱等。
【功效】
清肝热,通便。
【不良反应机制】
超量服用中毒后能刺激胃肠粘膜,引起消化道一系列毒性反应,主要作用在结肠和直肠。并能引起骨盆内器官充血、肾损害等。
【不良反应】
中毒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出血性肠炎、里急后重、血便、流产、尿少、蛋白尿、血尿、子宫出血等。长期服用可致结肠炎、直肠炎。
【治疗与解救】
1:催吐、洗胃,硫酸镁导泻,而后服生蛋清、牛奶、及药用炭。
2:静脉输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休克,对症治疗。孕妇中毒应给黄体酮和维生素E。皮下注射阿托品缓解剧烈腹痛。
(3)中药治疗:
1:党参9g,白术9g,云苓9g,陈皮9g,半夏9g,木香6g(后下),
砂仁3g,地榆 15g,甘草3g,水煎2次,合在一起,6小时服1次,2次服完。
2:妊娠中毒可服
黄芩9g,白术15g,党参9g,云芩9g,甘草6g,水煎,分2次服,连服3剂。
人参的副作用
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它能改善循环系统,纠正人体糖代谢异常,预防糖尿病,增强性腺机能,改善视力,且具有抗炎作用。适量服用人参还能显著改善由于工作或学习过度紧张所产生的疲劳现象,可使高血压下降,低血压上升。人参还能解除酒精、水合氯醛、巴比妥类和氯丙臻的毒性。尽管人参有这样多的功用,但如果长期大量服用也有许多副作用,称为“人参滥用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心情兴奋、烦躁忧虑、失眠,出现人格丧失或精神错乱等类似皮质类固醇中枢神经兴奋和刺激症状。
人参主要用于气虚者,阴虚而火不盛者可以使用,而阴虚火稍盛者则少用。至于阴虚而火大盛者则要忌用。因为人参有助火益气作用,阴虚者用之更耗阴。人参益气健脾,适当使用可改善消化功能。如果长期大量使用,可出现皖腹胀满症状,反而饔滞作饱、食量减少。虚人外感无虚象时,有表证而头胀、头痛、发烧、便结、恶心、呕吐、舌苔厚腻者,当以不用人参为好,用后可使表邪久滞不去,加重病情。
人参是滋补强壮药,已为世人所共知,并为医林所公认。人参虽为良好的滋补强壮药,但并不意味着人参的使用有百利而无一弊。因此,在临床上运用人参,历来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种是不敢用,如清代医家张璐“视人参为砒鸩刀刃”,坚持不用,这种情况较少。另一种是滥用,几乎什么情况都用,正如清代江苏名医徐灵胎在《百种录·论人参》中所指出的:“人参长于补虚,而短于攻疾。医家不论病之已去未去,于病久或体弱,或富贵之人,皆为用参,一则过于谨慎,一则借以塞责,而病者亦以用了为尽慈孝之道,不知病未去而用参,则非独元气不足,而病根遂固,诸药罔治,终无愈期,应当曲审病情用药。”“应当曲审病情用药”,确是对滥用人参者的当头棒喝!
使用人参进补,关键在于是否对证,在于如何服用,服用剂量的多少,以及时间的长短。
“人参的毒性极小”,这是无数次药理实验和千百年来的临床实践所证实的。但人参毕竟是药物。既然是药物,就必然会利弊并存,具有或多或少的某种程度的毒、副作用。
专家实验证实:人在内服3%人参酊剂100毫升后,仅感到轻度不安和兴奋;内服200毫升,就会出现某种中毒现象,表现为全身玫瑰疹、瘙痒、眩晕、头痛、体温升高及内出血等。国内曾有人报道过一例,内服人参根酊500毫升而导致中毒死亡。国外学者在这方面也做过大量的研究。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学神经病研究所西格尔医生曾对133名连续服用人参超过一个月以上的对象进行了详细而系统的观察。发现大多数人出现过度使用人参效应。像兴奋状态、如意感、咽喉刺激感、失眠、神经衰弱、高血压、欣快感等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和激动症状。有些人则表现为性情抑郁、食欲减退、低血压,有的还出现皮疹、水肿及清晨腹泻。西格尔把高血压伴有神经兴奋、皮疹、清晨腹泻的14例患者,定名为“人参滥用综合征”。再对这14名患者,全部口服人参根,平均每日剂量为3克,最多时达15克,到第24个月时,检查发现有10人变得欣快、烦躁、激动和失眠,4人因用药剂量较大导致人格解体和混乱感。
以正常健康人为研究对象。需带有某种片面性。但是,必须肯定的是,身体健康、体魄强壮的人,长期地大量地服用人参,是会出现某些毒性反应的。这正如一件崭新的衣服,非要用高级布料打上几个“补丁“,只能是弄巧成拙,适得其反。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世间万物均具有两重性,人参亦然。使用人参,取利去弊,关键在于人的正确掌握。只要熟晓药物的性味功用及主治范围,从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出发,因人、因证制宜,就可以减少或避免其毒性,充分地发挥其良好功效。
人参服用的剂量,没有固定的要求。对于危急重证,非量大不足以救急解危。如抢救心源性休克,可以用至30~50克;而作为补虚扶正使用,以1~2克或者5克以内为一日量,服用半个月或一个月,然后休息一周左右,必要时再服。这样做就可以避免毒性反应。
人参中毒时的处理,一般可以给予甘草水、蔗糖水口服以缓解毒性,严重者可以静脉注射或口服萄葡糖。《
人参畏萝卜
》,用
生萝卜汁
口服亦可对抗人参的毒性作用。
杏仁的副作用-杏仁中毒解救
【别名】苦杏仁、杏梅仁、木落子、杏核仁。
【功效】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不良反应机制】
苦杏仁含有苦杏仁苷,苦杏仁苷酶解后生成氢氰酸而致中毒,氢氰酸是原生质毒物,侵人人体后迅速与细胞色素氧化酶结合,阻断Fe3+抖的还原,使通过细胞色素A、C的生物氧化还原停顿,组织细胞无法呼吸,引起组织窒息,产生细胞中毒性缺氧症。而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是先兴奋后麻痹,呼吸麻痹是氢氰酸中毒致死的主要原因。
【不良反应】
中毒后首先有粘膜刺激甚至腐蚀症状,口中苦涩、咽喉瘙痒、有烧灼感、流涎、恶心、呕吐、腹泻、头晕、头痛、乏力、心跳加快、血压上升、神志不清、口唇发绀、呼吸急促,而后变慢且不规则,同时可闻到苦杏仁味,有恐惧感,胸上部疼痛有压迫感;严重时意识丧失、大小便失禁、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强度痉挛及发绀、牙关紧闭、体温升高、肝大、反射消失或减弱,最后呼吸变浅,极不规则,呈潮式呼吸,四肢厥冷、深度昏迷、休克,一般死于呼吸麻痹而窒息,呼吸常先于心跳停止,患者血呈鲜红色,不凝固,外观肤色为潮红。尸检可发现胃、肺、肝、肾及脾充血或出现斑点,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为脑膜水肿。
【治疗与解救】
1:如在食后4小时内出现中毒症状,则用1:2000~1:5000的高锰酸钾液及大量清水或3%过氧化氢充分洗胃催吐,然后服硫代硫酸钠2g,也可用10%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并留置100ml在胃中,使与胃肠道的氢氰酸结合成无毒的硫氰酸化合物,亦可15分钟口服1匙硫酸亚铁液。
2:联合使用亚硝酸钠和硫代硫酸钠:亚硝酸盐能与血红蛋白形成高铁血红蛋白,而氰离子(CN一)则能与高铁血红蛋白结合成氰化高铁血红蛋白,从而解除了氰离子对细胞呼吸酶的抑制,但氰化高铁血红蛋白在数分钟后又逐渐解离放出氰离子,故需立即注射硫代硫酸钠,使其与氰离子形成稳定的硫氰酸盐,由尿排出体外。具体用法:
1:迅速取亚硝酸异戊酯1~2支,折断,让病人从口鼻吸入,时间约15~30秒,2分钟后再照前法吸入一次,如此可根据情况重复数次,但总量不可超过5~6支。
2:与此同时,尽快用3%亚硝酸钠溶液10~20ml,静脉缓注(每分钟约2~3m1),一旦发现血压下降,应立即停药,必要时用升压药(不可用肾上腺素)及输氧、输血。
3:亚硝酸钠注射完后,随即用同一针管注入50%硫代硫酸钠25~50ml,必要时在半小时后重复注射半量或全量(小儿可按O.25~O.5g/kg)。
3:如无亚硝酸钠,可用美蓝按10mg/kg剂量加入5%葡萄糖液40ml中静注,再接着注射硫代硫酸钠,但疗效不如亚硝酸钠。
4:可用依地酸二钴按5~15mg/kg,加入50%的葡萄糖液内静注,必要时可重复应用8~10次,本品与氰基结合力大于细胞色素氧化酶与氰基结合力,O.8g依地酸二钴可结合O.1g氰。
5:葡萄糖的醛基能与氰离子结合成无毒的腈类,静脉注射高渗葡萄糖液,并可促进毒物排泄,防治脑水肿和肺水肿。
6:对症治疗:必要时给呼吸兴奋剂、强心剂、镇静剂及升压药物等,重症病人给细胞色素C,根据循环、呼吸情况给予其他处理,如吸氧、人工呼吸等。
(7)中药治疗:
1:杏树根60~90g,煎汤内服,每4小时1次。
2:生萝卜或白菜1~1.5kg,捣烂取汁,加红糖或白糖适量,调匀频服。
3:蕹菜根O.5kg捣烂,开水冲服。
4:桂枝、乌药、赤芍各9g,红花、桃仁各15g,朱砂1.5g(冲服),水煎,早晚分服。
5:甘草、黑大枣各120g,水煎服。
6:绿豆60g,水煎,加砂糖内服
全蝎_中毒与解救
【别名】
全虫、虿、虿尾虫、蝎子、钳蝎、茯背虫等。
【功效】
熄风止痉,解毒散结,通络止痛。
【不良反应机制】
全蝎性味咸辛平,有毒。主含蝎毒,是一种类似蛇毒的神经毒素,有明显抑制血管运动中枢、扩张血管、直接抑制心脏活动并能减低肾上腺素的增压 作用。此外,蝎毒还有溶血作用,能抑制呼吸中枢。
【不良反应】
1:被全蝎叮刺伤时,局部灼热、红肿、麻木或感觉过敏、疼痛,可遍及全身,并可有组织坏死。口服引起的过敏反应表现为周身不适、奇痒难忍、搔后皮肤起红色团块。也可引起血尿、糖尿、蛋白尿,主要表现在腰部不适、小便不利,停药后可自行消失。
2:中毒后,出现头昏、头痛、发热、汗出、畏光、流泪、流涕、恶心、呕吐,鼻、肺、胃肠等多个器官出血,烦躁不安、小便不利,口、舌、四肢强直,心悸、心慌、体温降低、抽搐、瞳孔缩小、呼吸困难,严重者有心跳过速、过缓,脉弱、血压升高,继而血压突然下降、惊厥、昏迷、呼吸抑制,最后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
【治疗与解救】
1:被蜇伤者:局部冷敷或用5%碳酸氢钠溶液或3%氨水外涂皮损处,伤口局部注射3%依米丁1ml,或麻黄素0.5ml,皮下注射,可止痛及中和毒液。
2:口服中毒后,先用1:5000的高锰酸钾液洗胃,用硫酸镁或硫酸钠导泻,服用药用炭,静脉输液,促进毒素排出。
3:蝎毒中毒后,静脉滴注lO%葡萄糖酸钙、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等,严重时可皮下注射肾上腺素,然后静脉推注异丙嗪、维生素C注射液。并口服巯甲丙脯酸,防治低血压、肺水肿及心肌损伤。
4:中药治疗:
1:生大黄15g,芒硝6g,开水冲泡300ml,分3次服用,或口服元明粉,以促进毒素排出。
2:五灵脂9g,生蒲黄9g,雄黄3g,共研细末,分3次用醋冲服,每4小时服1次。
3:金银花30g,半边莲9g,土茯苓15g,绿豆15g,甘草9g,水煎2次,早晚分服。
蜈蚣的副作用-蜈蚣中毒与解救
【别名】吴公、天龙、百脚虫、即蛆等。
【功效】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
【不良反应机制】
蜈蚣有毒,主要含有组胺样物质和溶血蛋白质两种类似蜂毒酸的有毒成分。超量中毒有溶血作用,能引起过敏性休克,少量能兴奋心肌,大量能使心肌麻痹,并能抑制呼吸中枢等。
【不良反应】
1:被咬伤后,局部发热、灼痛、红肿、疼痛,可形成水疱及坏死,严重者可引起淋巴炎和组织坏死,有时整个肢体出现紫癜。
2:内服中毒后,表现为发热、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全身无力、呼吸困难、心跳缓慢、心律失常、昏迷、体温及血压下降等。也可出现腰、臂部瘙痒难忍,四肢皮肤隆起,局部出现皮疹,严重时出现过敏性休克。
【治疗与解救】
1:被蜈蚣咬伤后,立即用火罐拔出毒液,并迅速用3%氨水或5%~10%碳酸氢钠液,或用肥皂水清洗伤口。局部冷湿敷。
2:内服中毒后,用2%~3%碳酸氢钠液洗胃,然后服药用炭,吸附毒素。输入5%葡萄糖盐水或10%葡萄糖液并加入维生素C。
3:如有过敏性休克,可将氢化可的松加入液体中静滴,并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如呼吸困难时,可选用山梗菜碱等呼吸兴奋剂。
4:中药治疗:
1:半边莲、白花蛇舌草适量,捣烂外敷。
2:芋头、鲜桑叶、鲜扁豆叶、鱼腥草或鲜蒲公英适量,捣碎,外敷伤口周围。
3:凤尾草120g,金银花90g,甘草60g,加水1000ml,煎至250ml,1次灌服。每日2剂。
4:脉搏缓慢,呼吸困难时,用人参9g(先煎),附子12g,五味子9g,甘草9g,水煎2次,合在一起,2次服完,每次间隔4小时,连续服2~4剂。
吃药不当最伤肝
提到肝炎,人们很自然会想到乙肝。其实,乙肝(乙型病毒性肝炎)仅是病毒性肝炎这一类中最常见的一种而已,在肝炎大家族里,还有酒精性肝炎、脂肪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药物性肝炎等几大类。其中,危害甚广、却不为人们所重视,而患病人数决不亚于乙型肝炎的还有药物性肝炎。据统计,药物性肝损害的病例,约占所有药物反应病例的10%-15%,其发生率仅次于皮肤黏膜损害和药物热。
急性药物性肝衰竭一两周内可死亡
药物性肝炎的临床表现不尽相同,有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等,轻者没有明显的病状,仅血中转氨酶升高,重者可危及生命。最危险的是爆发性肝炎(又称急性肝衰竭),肝脏细胞突然大量死亡,病情急转直下,病人可在一两周内就死亡。
有关统计资料表明,目前约有11类200多种西成药物、可不同程度地对肝脏有损害作用。药物引起肝脏损害,根据药物的药理作用及代谢过程,可以分为预见性和非预见性的两大类。临床上非预见性的药物性肝病比预见性的更为多见,原来对非预见性的药物导致的肝脏损害归咎于个体差异或特异性变态反应,其实是药物在肝内的生物转化过程中产生了对肝脏有毒性的代谢产物,从而引起了肝脏疾病,例如
“氯丙嗪”、“扑热息痛”、“异烟肼”
等。由于各种药物的代谢途径和速率存在差异,如细胞色素P450活性的不同,使某些个体易发生肝脏损害。另外,遗传基因、年龄、性别、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环境因素均可以引起药物的代谢和排泄发生异常,从而产生药源性肝损害。
如何预防药物性肝炎
每个患者在药物治疗期间,特别是应用新的药治疗时,要注意观察各种药物的不良反应,并定期测定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对既往有药物过敏史或过敏体质的患者,用药时应特别注意。对肝、肾病患者,新生儿,老年人和营养障碍者,药物的使用剂量应审慎。一旦出现肝功能异常或黄疸,应立即终止治疗,并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对有药物性肝损害史者,应避免再服相同或化学结构相似的药物。
用药要注意“刺激性药物”最伤胃:
许多药物,可直接或间接地损伤胃粘膜,引起炎症和溃疡,不少人的胃病,也是因用药不当而引起的。那么,哪些药物会损伤胃粘膜呢?
解热镇痛抗炎类药物:主要的有
“阿斯匹林、扑热息痛、保泰松、消炎痛、布洛芬等,止痛片”
是上述几种药的混合物,这类药物在胃内可直接破坏胃粘膜屏障,损伤胃粘膜,产生急性胃炎或胃出血。有些慢性胃病的病人,如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其胃粘膜本身有病变,防御功能不足,更易因服此类药物而加重病情。现在,很多治疗感冒的西药,也都含有解热镇痛药物,服后也能引起胃粘膜损伤。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类:如
“强的松、地塞米松、可的松”
等,这类药物有促进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的作用。高酸性胃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病患者使用上述药物后,会诱发加重病情,严重者可出现胃出血和穿孔
另外
,“洋地黄、碘剂、四环素、氯化胺、奎宁、利血平”、
组织胺等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胃粘膜的作用。
还有临床上发现,许多中老年人患有心血管疾病,因此一些人需要经常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小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虽然对胃肠道刺激作用比普通阿司匹林小的多,但是由于该药需要长期服用,一吃就是半年、一年、三年,对胃肠长期的轻微刺激,逐渐积累,从量变到质变,最后引起急性胃粘膜病变、糜烂出血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心血管疾病患者,往往都有连续服用半年以上小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历史。因此建议,需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的患者,服药不宜过量、需饭后服、同时服用胃粘膜保护剂(如硫糖铝、麦滋林等)。
一般来说,在胃病的急性期、活动期,禁用上述药物。但在胃病的稳定期、缓解期,如果必须使用以上药物的话,怎么办呢?
首先,应在饭后服药,避免空腹服药,这样,能减少药物与胃粘膜的直接接触,从而减少胃粘膜的损害。还可在服药前,先服用胃粘膜保护剂,如
“硫糖铝、丽珠得乐、胃速乐、胃舒平、胃必治、甲氰米胍、得乐”
等,尤其是近几年经常使用的“麦滋林—S颗粒”,能在胃粘膜上形成一层保护膜,使其不容易受到损害。也可使用中药,如
“健脾补气”
和胃的中成药:
“健脾丸”、“香砂养胃丸”
等,也有相似的效果。再则,可使用中药代替对胃粘膜有刺激的药物。如服用
“追风透骨丸”以取代消炎痛、“布洛芬”
等,服用“羚翘感冒片”取代西药感冒药等。
道徳经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本网信息仅供参考研究之用,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如您想使用本网所登方剂,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如有什么问题需要帮助和建议,请与我联系。
上述内容为本人知识产权,若有爱好者转用,请标明出处。
易医作者董方红
地址; 广东省化州市河东橘城东路三横巷7号门牌董府庄园1号邮箱.邮编:525100
电子邮箱是
fazho@vip.163.com
电话; 0668-7368290
手机; 18929775290 13922052620
站长; 董方红
专业易测 八字信息 品牌 命名
地址; 广东省化州市河东橘城东路三横巷7号董府庄园
邮编:525100
电子邮箱fazho@vip.163.com
电话; 0668-3776965
手机; 18929775290
13922052620
Posted: 2014-10-28 00:05 |
[楼 主]
快速跳至
>> 继承民族传统,弘扬中华文化,魅力化州橘红之乡
|- 茂名名城茂名风貌
|- 魅力化州橘红之乡
|- 化州特产正毛橘红
|- 化州橘乡历史故事
|- 化州南山寺
|- 化州古玩艺术收藏
|- 风土人情食养文化
|- 化州古乡脉动新貌
|- 茂名化州名人录
>> 本栏易医养生研究:以文化艺术和个人实践心得为研究主题,只可提供学习研究和参考之用
|- 跌打内伤驳骨治疗
|- 抗癌之药论证相配
|- 中医必读筒练精华
|- 本草纲目上中下部
|-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
|- 本草中药配伍精华
|- 性病病因学与论治
|- 医宗金鉴古方名典
|- 本草中药用量配伍
|- 本草中药识别应用
|- 中草药配伍与应用
|- 本草中药分类调用
|- 本草方剂用法用量
|- 奇难杂症中医论治
|- 绝症亦有逢生之路
|- 眼科常用辨证论治法
|- 糖尿病高血压半身不遂痛风
|- 人体结构生殖器官
|- 生殖器官与性之病
|- 妇科更年期综合症
|- 前列腺阳痿不育症
|- 四肢病症标本论治
|- 抗癌有那些中草药
|- 胸膜炎腔与脏辨治
>> 佛学研究与茶道、素食、养生之道:欲了知,三世一切佛,一切唯心造,我们怎么样來做人
|- 佛学引人向善为宗主
|- 民间佛雕佛像精工艺
|- 肺腑之言够用一辈子
|- 养生之道是长寿之本
|- 素食保健是养生延寿
|- 食物养生是健康根源
|- 中国茶道养生艺术法
|- 健康之路在线转视频
|- 宇宙太空天文尖科学
>> 名人名典书法
|- 楷 书
|- 行草书
|- 隶 书
>> 易学天地、预人生思维规划、八字信息、品牌命名
|- 四柱命理预测奥秘
|- 人生思维起名论命
|- 住宅风水源头吉凶
|- 如何勘测地理阴宅
|- 姓名学与人生关系
|- 命局用神医命帮身
|- 解开命相学奧秘锁
|- 滴天髓通神六亲论
|- 渊海子平真诠评注
|- 2016甲申猴年那些生肖冲犯太岁
|- 周公解梦识破预兆
|- 六十太岁每年主事图
>> 本栏主题:体验中国功夫,太极养生,强健身体,延年益寿的奥妙与神奇。
|- 化州武术协会
|- 少林功夫武术套路
|- 中国功夫观赏视频
|- 太极气功视频演示
|- 延年益寿太极养生
|- 五行学术练穴点救
>> 书画、古懂、盆景艺术、覌赏天地
|- 古玩古董古玉器
|- 古今名作名诗画
|- 民间宝典精艺术
|- 艺苑集锦精华汇
|- 名胜名流名古迹
|- 名景名山与奇趣
|- 南北盆景精功艺
|- 奇石根雕与砚台
|- 祖国河山美如画
|- 春联对联各名联
|- 鲜艳欲滳百花园
|- 梦醉影艺春滿楼
>> 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名人录与百家姓)
|- 中国近代伟人名人录
|- 56个少数民族的文化
|- 前百位姓氏历史起源
|- 后百位姓氏历史起源
|- 百家姓姓氏历史起源
|- 董氏起源郡望与堂号
|- 华夏董氏的历史探源
|- 中华上下五千年
|- 中国历代帝皇录
|- 中国古今历史故事
|- 华夏董姓追根溯源
|- 庆典贺春文化专题
>> 医者父母心、治病,先知人的命,先医风后医症百战百胜,查八字之命药治他病
>> 民间杂锦
|- 现代女姓的健康保养艺术
|- 生活时尚
|- 奇翠天空
|- 世亊百科
|- 千方夜淡
|- 处处留个神防患于未然
>> 娱乐舞厅、影视明星
|- 劲歌劲舞歌曲连唱
|- 娱乐体闲舞歌连唱
|- 转载影视音频观赏
|- 电视剧场
|- 明星美女写真图片
|- 影视明星
|- QQ宠物与表情
|- 动画世界
|- 所有电脑软件.病毒防诒.其它下载尽在其中
>> 本人不接受任何部门或单位的出书,研究开会、领奖,加盟,等事项,特此公告!
|-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向青海玉树地震灾区献爱心
|- 中华艺术天地 董方红本草中医养生网郑重声明
中华艺术天地
»
奇难杂症中医论治
骨科易医: 董方红
地址: 广东省化州市(三中东面)橘城东路三横巷董府庄园
联系手机: 18929775290 13922052620
电子邮箱:fazho@vip.163.com 自动传真:0668…7368290
本站声明:
本站所创资源均属本作者权属,只供学习研究参考之用、不能作为诊断依据和商业用途,转帖请标明出处,部份资源均采用於网络.版权仅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资源版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Time now is:01-22 08:32, Gzip disabled
Powered by
PHPWind
v5.3
Certificate
Code © 2003-07
PHPWind.com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