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中烦热
责任组编(中华艺术天地 本草中医养生网) 易医学者董方红
胸中烦热
胸中烦热证名。出《素问·至真要大论》。由心火上炎,肺胃热盛,阴血亏耗;或外邪传里所致。《类经·运气》:“胸中烦热、嗌干等证,皆君火上炎,肺金受伤也。”《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寒》:“食谷欲呕,属阳明,非少阳也。
胸中烦热者,竹茹汤主之。”胸中烦热,多为内热证。外感病见心烦懊憹不安。系外邪传入尚浅,治宜清宣郁热,用栀子豉汤。身热退后,胸中烦热,或兼呕恶咳逆,为余热内恋,治宜清热除烦,益气生津,用竹叶石膏汤。杂证中胸中烦热,多为心火偏旺,治宜清心利尿以除烦,用导赤散。血虚火炎而致失眠难寐者,治宜养阴清热以除烦,用黄连阿胶汤或天王补心丹。胸中烦热,兼手足心热,为五心烦热,属阴虚内热,治宜滋阴清热,用生料六味丸加减(见《中医临证备要·胸胁腋乳症状》)。
笔者论症辨证胸中烦闷觉热,多为内热证。外感病见心烦懊农不安,系外邪传入尚浅,用栀子豉汤吐之(栀子豉汤用生山栀苦以涌泄,香豉化浊开郁解表,成为吐剂,如将山栀炒黑,便不涌吐,变为疏表清热法)。
身热退后,胸中烦热,或兼呕恶咳逆,为余热内恋,用竹叶石膏汤。
杂证中胸中烦热,多为心火偏旺,用导赤散。血虚火炎而致失眠难者,用黄连阿胶汤或天王补心丹。但失眠不能入睡,亦易引起烦热,伴见口干、汗出,当从失眠的不同原因治疗,不以烦热为主。
胸中烦热,兼手足心亦热,称为“五心烦热”,也有与潮热同时出现,均属阴虚内热证候,用生料六味丸加减。
妊娠烦闷,名为“子烦”,参阅妇科证状“怀孕烦躁”条。
中医论证辨用方
栀子鼓汤
山栀 豆鼓
竹叶石膏汤
竹叶 石膏 半夏 麦冬 人参 炙草 粳米
导赤散
生地 木通 竹叶 甘草
黄连阿胶汤
黄连 阿胶 黄芩 白芍 鸡子黄
天王补心丹
生地 玄参 人参 丹参 茯芩
桔梗 远志 枣仁 柏子仁 天冬
麦冬 当归 五味子
生料六味丸
生地 山萸 丹皮 山药 茯芩 泽泻
道徳经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本网信息仅供参考研究之用,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如您想使用本网所登方剂,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如有什么问题需要帮助和建议,请与我联系。
易医作者董方红
地址; 广东省化州市河东橘城东路三横巷7号门牌董府庄园1号邮箱.邮编:525100
电子邮箱是
fazho@vip.163.com 电话; 0668-7368290
手机; 18929775290 13922052620